跟我们一起
玩转路由器

你以为在休憩,实则5行为超耗气血!

答案:久视、久思、过汗、分心进食、久卧等行为看似放松,实则耗损气血。中医认为这些习惯伤肝血、损脾气、耗津液、影响脾胃运化,导致气血生成不足,引发疲劳、失眠、心悸等症状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人之所有者,血与气耳”。气血是生命的根本,其他的东西都是围绕着气血而运行的。气虚血虚是当代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,不仅仅指女性,不少男性也有气血不足的情况。

  好好休息能促进气血生成,恢复活力,但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习惯看起来是放松,其实很耗损气血。

  中医认为,气与血是生命活动中的两大基础。气是一种能量,可温煦机体、推动气血;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血液,能濡养脏腑、活跃精神。以下5个看起来很放松的行为,其实很耗损气血。

  1、经常刷短视频

  中医认为“久视伤血”,这里的血就是肝血。眼睛能看得清楚,全靠肝血滋养和肝气疏泄。如果肝血不足了,眼睛就容易干涩。

  有的人看短视频一看数小时,过度用眼会调动更多的肝血,加上久坐不动,容易出现气血瘀滞。

  建议: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,还可以多转转眼球,勤刮眼眶。双手握成空拳,由内向外刮动上下眼眶,直至产生酸胀感。

  2、老躺着想事情

  “思伤脾”,思虑过度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,时间长了,脾气虚弱,气血化生就会不足。思虑过度还会伤心神,出现心悸、健忘、失眠等症状。

  《灵枢·邪客》中说:“心者,五脏六腑之大主也,精神之所舍也。”思虑劳倦过度,会导致神疲乏力、心神不宁,出现心悸、健忘、失眠、多梦,甚至情志异常等症状。思伤脾,思虑过度还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,时间长了,脾气虚弱,运化失司,气血化生就会不足。 

  建议:传统医学认为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。说的是内心清净,不拘泥于琐事,便能活得健康。

  脑力劳动者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“私人时间”,专注于自我,做做正念训练、瑜伽等,别太追求完美,培养一颗面对生活百态的大心脏。  3、泡脚出一身汗

  睡前泡泡脚,暖身助眠,但如果因为水温高或泡脚时间长而出大汗,这种做法就很伤身体了。

  因为身体过热会导致阳气升发,气血外张;泡至出大汗,更会加重津液耗损,使气血变得亏空。

  建议:泡脚的水温不要超过40℃;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。

  泡脚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。“冬主封藏”,提倡藏精养神,冬天的晚上尤其要尽量少出头汗。

  4、边吃饭边追剧

  不少人吃饭时打开一个下饭剧,边吃边看,看起来很惬意,但这会导致注意力被吸引,让未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里,加重胃肠运化负担。

  建议: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,大家吃饭时不妨放下手机,细嚼慢咽感受食物的美味。

  5、一躺躺一天

  “躺久了感觉浑身没劲”不是错觉。中医认为“久卧伤气、久坐伤肉”,下班回家在沙发上一躺数小时,周末或节假日久躺不动,其实都很伤气血。

  建议:“动则生气”,只要动起来就有好处。休息日尽量不要一躺躺一天,平时不久坐,连续静坐不要超过50分钟,哪怕起来接个水也可以。

  气血不足的危害

  中医认为,气和血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,气血不足的往往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,抵抗力下降,引起早衰。

 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非常广泛,气虚和血虚可单独出现,也可合并出现。 

  气虚则人体阳气的温煦及推动作用不足,表现为畏寒肢冷、疲倦无力、心悸气短、发育迟缓等。 

  血虚则器官缺乏濡养,可见面色萎黄无华、皮肤干燥、毛发枯萎、指甲干裂、视物昏花、闭经少经,手足麻木、失眠多梦、健忘心悸、精神恍惚等。 

  如果一个人的先天体质虚弱,或因为后天劳累过度,或病后调养不当,或失血过多等,均可导致气血两虚,引发各类疾病。此时,会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,头晕眼花,食欲差,精神不振,多汗且活动后加重,甚至心慌气短等表现。 

赞(0)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 [BY-NC-SA] 进行授权
文章名称:《你以为在休憩,实则5行为超耗气血!》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lu-you.com/wangluo/wenti/9727.html
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整理,若有图片影像侵权,联系邮箱429682998@qq.com删除,谢谢。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