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我们一起
玩转路由器

沪苏南通新机场成立,首现“三机场”城!

近日,沪苏南通新机场公司正式成立,其中上海机场集团持股51%,南通城建集团持股49%。这一举动标志着南通新机场,即备受关注的上海第三机场,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。

根据规划,上海第三机场将达到4F级标准,其近期设计的年旅客吞吐量为4000万人次,这一数字已超过了部分中西部省会城市的机场规模。

一旦上海第三机场建成通航,再结合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,上海有望超越纽约和伦敦,成为全球民航客运量第一的城市。

那么,上海为何要建设第三座机场?又为何选址在南通,而不是同样渴望拥有机场的苏州呢?

中国经济第一大市,为何要建第三机场?

作为全国三大“双机场”城市之一,上海目前拥有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,两者合计的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高达1.24亿人次。

从城市维度看,上海的机场客流量位居全国首位,与东京并列全球第三,仅次于纽约和伦敦。然而,对于一个集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和科创中心于一体的世界级城市而言,其商贸、旅行和中转需求仍在持续激增,现有机场已面临饱和的风险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不久前,上海与北京、广州一同获批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,成为了国家规划的第一梯队。

这意味着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,不仅关乎上海自身,更服务于整个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,代表着中国参与国际级航空枢纽的竞争。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、商业最活跃、人口最密集的区域,仅靠上海现有的两大机场已无法完全满足其巨大的航空需求。

在此背景下,上海必须不断提升其航空枢纽的能级,机场扩容势在必行。尽管浦东机场在不断扩建,但其高峰时段的起降容量已接近饱和,受限于市域空间和空域资源,向外拓展成为了必然选择。

随着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的发展趋势,跨区域合作已成为共识。正如广州第二机场选址佛山与肇庆交界处,深圳第二机场布局在惠州一样,上海将第三机场放在省外的江苏南通,正是都市圈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体现。

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中,上海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中心地位,官方明确提出要“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”。因此,在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过程中,上海理应承担引领角色,并率先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效应。

上海第三机场,为何不选苏州?

在上海第三机场的选址过程中,曾引来江苏、浙江多座城市的激烈竞争,其中苏州、南通和嘉兴的呼声最高。最终,南通成功胜出,而苏州持续了几十年的“机场梦”则无奈再次搁浅。

江苏是我国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,南通本身也已有机场,但作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地级市,苏州却始终没有自己的机场。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?

一方面,选择南通不仅是因为其空域资源相对充足,更是出于辐射苏中和苏北地区的战略考量,以扩大上海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。南通新机场的选址与上海两大机场的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,既能有效承接溢出客流,又避免了直接的恶性竞争。

另一方面,苏州迟迟未能建成机场,除了空域资源紧张的客观因素外,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其离上海太近,这反而成为了制约其交通能级提升的症结。江苏省发改委曾明确表示,苏州周边军民用机场密集,空域资源紧张,建设新机场难度极大。更何况,苏州周边已形成了“环苏州机场群”,不仅有上海两大机场,还有苏锡共用的苏南硕放机场。因此,苏州可以直接享受上海的航空资源,建设自有机场的必要性便大打折扣。

长三角,正在拼命建机场

虽然新疆是我国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,但长三角地区的机场密度无疑是最高的。随着浙江丽水机场正式通航,以及嘉兴、亳州、蚌埠等地机场预计在年底投运,长三角地区的机场总量将增至28座,远期规划更是达到了32座。

长三角共有41座城市,这意味着未来将有约八成地级市拥有自己的机场。机场不仅数量多,能级也相当高,全国41座千万级人次机场中,长三角独占8席。

目前,长三角地区仅有少数地市没有机场规划,如江苏的苏州、镇江、宿迁,浙江的绍兴、湖州,以及安徽的马鞍山、淮南等地。这些城市要么因为紧邻省会,能直接享受核心机场的辐射效应;要么受限于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。而像苏州这样的特例,则是因为空域资源和周边机场布局的限制,即使经济和人口都迫切需要机场,也迟迟难以落地。

毕竟,机场的规划并非单个城市所能决定,它涉及到整个区域的协同布局、空域资源、市场腹地和城市竞争等多种复杂因素。一旦错过了发展的窗口期,就很难再有新的机会。

赞(0)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 [BY-NC-SA] 进行授权
文章名称:《沪苏南通新机场成立,首现“三机场”城!》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lu-you.com/wangluo/wenti/8016.html
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整理,若有图片影像侵权,联系邮箱429682998@qq.com删除,谢谢。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