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我们一起
玩转路由器

卫龙靠魔芋爽半年狂赚35亿

近年来,休闲零食品牌卫龙美味的市场布局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。 2025年4月,卫龙签约青年演员王安宇为魔芋爽品牌代言人;紧接着在8月,又邀请管乐出任风吃海带的品牌大使。这一系列密集的明星代言动作,清晰地揭示了卫龙的战略重心正向蔬菜制品板块倾斜,这块业务正逐渐取代传统的辣条,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。

根据卫龙发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,其蔬菜制品业务表现极为抢眼,实现收入21.09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44.35%,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首次突破了60%。 其中,于2014年问世的魔芋爽是最大的功臣。凭借“低卡零食”的精准定位,魔芋爽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。其“15秒重复22次低”的电梯广告极具传播性,让它迅速成为了解馋又不想负担过重的选择。尽管有营养专家提醒“低热量不等于健康”,但相较于传统辣条,魔芋爽确实满足了年轻人“负罪感更小”的消费心理。

为了巩固优势,卫龙在产品创新上持续发力。在经典的香辣和酸辣口味之外,今年上半年新推出的麻酱味魔芋爽,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,拓宽了消费场景。这种快速迭代的能力,帮助卫龙在盐津铺子“大魔王”、劲仔食品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了领先地位。渠道调研也证实了其市场地位,在北京等地的量贩零食店中,魔芋爽往往被摆放在最显眼的核心位置,并通过灵活的折扣策略来保证销售热度。

与蔬菜制品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卫龙的起家业务——调味面制品(辣条)正面临挑战。财报显示,该板块收入下滑了3.25%。 消费者反馈指出了问题所在。在社交媒体上,许多人抱怨现在的辣条“甜味太重”,或是“失去了记忆中童年的辣味”。此外,价格也变得愈发敏感。有连锁超市的数据表明,当106克包装的大面筋售价达到5元时,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明显下降。

辣条失宠的更深层原因,在于品类认知与当前消费趋势的脱节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消费者对健康化休闲零食的需求同比增长了23%,而辣条长期以来背负的“高油高盐”标签,正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。尽管卫龙试图通过“车间透明化”等公关手段来改善品牌形象,但改变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并非易事。这直接反映在数据上:辣条的收入占比已从2020年的65%急剧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7.6%。

卫龙的这场转型,可以说是中国整个休闲零食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这个已有26年历史的品牌,正在从依赖单一爆品向构建多品类矩阵升级,从深耕传统渠道向全链路运营转变。 它能否在魔芋爽之后,成功孵化出下一个十亿级的明星单品,将是其从“辣条之王”真正蜕变为综合性休闲食品巨头的关键。

赞(0)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 [BY-NC-SA] 进行授权
文章名称:《卫龙靠魔芋爽半年狂赚35亿》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lu-you.com/wangluo/wenti/7745.html
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整理,若有图片影像侵权,联系邮箱429682998@qq.com删除,谢谢。

评论 抢沙发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