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M卡,全称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(客户识别模块),也被叫做智能卡或用户身份识别卡,是GSM数字移动电话正常工作的必要组件。它内置一颗电脑芯片,能够保存用户的详细信息,例如数字移动电话的身份信息、加密密钥以及联系人列表等,同时还能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并加密通话内容。
类型简介
初次购买时,SIM卡通常嵌在一张较大的卡片上,随着技术的发展,手机开始兼容标准卡甚至更小的Micro SIM卡。最初的SIM卡尺寸为54mm×85mm(类似银行卡),标准卡为25mm×15mm,而Micro SIM卡仅为12x15mm。SIM卡的应用使得卡与手机分离成为可能,每张卡都唯一标识了一个用户。这意味着,用户可以将同一张SIM卡插入不同的GSM手机中使用,所有产生的通信费用都将记录在该SIM卡所关联的账户上。
基础概念
一、SIM卡的存储能力
通常,SIM卡的IC芯片具有128KB的存储空间,可用于存储以下内容:
1、大约1000个联系人及其对应的姓名。
2、最多40条短信息。
3、至少5个最近拨打的号码。
4、4位SIM卡密码。
市场上的SIM卡芯片有16K、32K、64K、128K、512K、1M等多种规格,还有支持多媒体业务和非接触式业务的专业SIM卡,其容量可达兆级。
二、SIM卡卡号(ICCID号)的意义
SIM卡上有一组20位数字。
前6位代表网络运营商:中国移动的代号是898600;中国联通的代号是898601;中国电信的代号是898603;
第7位是业务接入号,在133、135、136、137、138、139中分别对应1、5、6、7、8、9;
第8位是SIM卡的功能位,通常为0,预付费SIM卡为3;
第9、10位是各省份的编码;
01:北京02:天津03:河北04:山西05:内蒙古06:辽宁07:吉林08:黑龙江09:上海10:江苏11:浙江12:安徽13:福建14:江西15:山东16:河南17:湖北18:湖南19:广东20:广西21:海南22:四川23:贵州24:云南25:西藏26:陕西27:甘肃28:青海29:宁夏30:新疆31:重庆,
第11、12位是年份;第13位是供应商代码;
第14~19位是用户识别码;
第20位是校验位。
注意:由于运营商对ICCID的管理存在差异,上述信息仅供参考。
SIM卡的密码
PIN码是SIM卡的密码,出厂时默认为1234或0000。激活PIN码后,每次开机都需要输入PIN码才能联网。PUK码是解锁PIN码的万能钥匙,共8位。用户无法得知PUK码,需前往营业厅由工作人员提供。当PIN码连续输入错误3次后,SIM卡将自动锁定,此时只能通过PUK码解锁。PUK码有10次输入机会,一旦用尽,SIM卡将自动销毁,需要重新办理新卡。因此,尽量小心使用PIN码,它实际上是为了保障您的信息安全。
SIM卡包含两个PIN码:PIN1码和PIN2码。我们常说的PIN码指的是PIN1码,用于保护SIM卡的安全。PIN2码同样是SIM卡的密码,但与计费(如充值卡扣费)和SIM卡内部数据的修改相关。因此,PIN2码是保密的,普通用户无法使用。即便PIN2码被锁定,也不影响正常的通话功能,也就是说,PIN1码才是用户真正的密码。
在设置固定号码拨号和通话费率(需要网络支持)时需要用到PIN2码。每张SIM卡的初始PIN2码都不同。如果三次错误输入PIN2码,PIN2码会被锁定。此时需要前往营业厅解锁。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行解锁,PIN2码将永久锁定。PIN2码永久锁定后,虽然仍可拨打电话,但与PIN2码相关的功能将无法使用。以上各类密码的默认状态均为未激活。
SIM卡的工作原理
SIM卡是一种带微处理器的芯片,包含五个主要模块,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:CPU(8位/16位/32位)、程序存储器ROM、工作存储器RAM、数据存储器EEPROM和串行通信单元。这五个模块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中。当SIM卡与手机连接时,至少需要五根连接线:
*电源(Vcc) *时钟(CLK) *数据I/O口(Data) *复位(RST) *接地端(GND)
sim卡验证流程
1. 手机向网络发起入网请求。
2. 网络回应一个随机字符串。
3. 手机接收该字符串并传递给SIM卡。
4. SIM卡根据内部算法计算结果并将结果返回给手机。新型SIM卡具备对网络进行验证的能力,以防攻击,若使用新型SIM卡,则还需额外执行以下步骤:
SIM卡生成随机字符串并发送至手机–>手机将字符串传递给网络–>网络按照密钥计算结果并反馈给手机,手机再将结果传递给SIM卡。
SIM卡将计算结果与其自身得出的结果对比,若一致,则确认网络为合法网络。确认合法后继续后续步骤,否则断开与网络的连接,并提示注册失败。
5. 手机将计算结果、设备唯一标识IMEI、SIM卡唯一标识ICCID发送至网络,网络读取ICCID以判断是否为本地号码。
当用户处于漫游状态时,还需执行以下步骤:
本地网络向归属地网络转发随机字符串、计算结果、IMEI、ICCID,由归属地网络进行验证。
归属地网络若验证通过,则继续后续步骤,否则断开网络连接。
当用户为非漫游状态时,需执行以下步骤:
本地网络对比计算结果与网络计算结果是否一致,若一致,则继续后续步骤,否则断开网络连接。
6. 网络返回合法信息并下发KC码,完成网络连接。
注:以上描述的是2G网络的认证过程,3G网络的认证过程有所不同。
SIM卡的功能
存储用户相关信息
SIM卡存储的数据分为四类:第一类是固定存储的数据,这类数据在手机售出前由SIM卡中心写入,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(IMSI)、鉴权密钥(KI)等;第二类是暂时存储的网络数据,如位置区域识别码(LAI)、移动用户临时识别码(TMSI)、禁止接入的公共电话网代码等;第三类是业务相关的代码,如个人识别码(PIN)、解锁码(PUK)、计费费率等;第四类是电话簿,是用户随时输入的联系人信息。
用户PIN码的操作与管理
SIM卡通过PIN码进行保护,PIN码是一个4到8位的个人密码,只有输入正确的PIN码后,SIM卡才能被启用,移动终端才能访问SIM卡,用户也才能上网和通话。
用户身份验证
验证用户身份是否合法,这一过程在网络和SIM卡之间进行,通常在移动终端登记入网和发起呼叫时进行。鉴权开始时,网络生成一个128比特的随机数RAND,通过无线控制信道传输到移动台,SIM卡根据卡中的密钥Ki和算法A3,对RAND进行计算得出应答信号SRES,并将结果发送给网络端。网络端在鉴权中心查询用户的密钥Ki,使用相同的RAND和算法A3计算SRES,并与收到的SRES进行比对,若一致,则鉴权通过。
SIM卡中的加密算法及密钥
SIM卡中最敏感的数据是加密算法A3、A8、密钥Ki、PIN、PUK和Kc。A3、A8算法在SIM卡生产时写入,无法读取。PIN码可由用户自行设置,PUK码由运营商持有,Kc是在加密过程中由Ki导出的。
注意事项
一、使用智能SIM卡时的注意事项
1、切勿弯曲SIM卡,尤其是卡上的金属芯片要特别小心保护;
2、保持金属芯片清洁,避免灰尘和化学物质污染;
3、为保护金属芯片,尽量减少频繁拔插SIM卡;
4、避免将SIM卡置于温度超过85℃或低于-35℃的环境中;
5、在取出或插入SIM卡之前,请先关闭手机电源;
6、当手机电量不足时,请先关闭手机,再更换电池;
7、SIM卡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,以防芯片受潮生锈。
二、首次使用SIM卡时的注意事项
首次使用SIM卡时,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:
1、关闭手机电源;
2、参考手机说明书,将SIM卡正确插入手机;
3、开启手机电源,等待网络连接成功后,即可拨打电话。
三、SIM卡被锁定
如果手机屏幕上显示“Blocked”,表明您的SIM卡已被锁定。这可能是由于连续三次输入错误的PIN码导致的。遇到这种情况时,请前往当地移动或联通营业厅,由专业人员为您解锁。
四、SIM卡丢失或被盗
如果您的SIM卡不幸丢失或被盗,为了安全起见,应立即前往当地移动或联通营业厅,或者拨打10086(移动)、10010(联通)、10000(电信)申请挂失,防止SIM卡被滥用。挂失后,您可以向移动或联通申请补办新的SIM卡。
五、SIM卡损坏或故障
当手机屏幕显示“SIM卡错误”时,表示您的SIM卡已经损坏,无法正常使用。请携带原卡到移动或联通营业厅更换。
六、SIM卡的存储容量
SIM卡可以存储电话簿和短信,其存储容量如下:8K卡电话簿容量为20—40个,短信10—15条;16K卡电话簿容量为150—200个,短信15—40条;32K STK卡电话簿容量为130—150个,短信15条;WIB卡电话簿容量约为150个,短信10—20条;具体的SIM卡内存请以手机显示为准。卡片类型(SIM、MINI-SIM、micro-SIM)与卡片容量无关。